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推动城市停车设施发展意见的通知{国办函〔2021〕46号}于2021年5月7日发布,并于5月21日在中国政府网正式公开。
这是目前中国停车产业发布层级最高的指导性文件。也是自2015年1788号文发布以来最新最全的一个纲领性文件。应该说,这个文件对于中国停车产业发展是重大利好,对于缓解城市停车难题是重大利好。
指引性文件对停车行业代表着什么?对停车相关企业又意味着什么?……
停车邦近期推出“政策声音”系列文章,让我们一起听一听行业专家、代表性企业的看法和声音……
本期企业:成都交投智慧停车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成都交投智慧停车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原成都交投城市停车管理有限公司)于2010年4月成立,是成都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的全资公司,目前注册资本金11900万元。 成都交投智慧停车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钟胜华 本次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关于推动城市停车设施发展的意见》,之所以在停车行业引起持久深刻的反响,是因为意见有非常深入的调研,大家产生了共鸣,也找到了停车行业今后往产业化、市场化、法治化、智慧化四个方面发展的方向。学习完意见我有以下几点认识: 一是明确了解决城市停车难问题的组织措施。要求各地政府作为停车设施规划建设管理的责任主体,健全工作机制,牵头落实政策。城市停车乱停车难是个综合治理问题,没有地方政府强力推动协调就很难有效果。 二是提出了城市停车难综合解决方案这一药方,即是挖潜、治理、共享。前提是要建立一城一网一平台形成停车产业化发展作为带动,政府主导、国企主体、社会参与,共建共享共赢。 三是提出来了停车资源合理规划的问题,不搞一刀切和大干快上。道路停车也不是一定的只减不增,而是要视情况分门别类,该设置就要设置,发挥道路停车便民优势并服务好车主,将应急的、短停快走的、长时间换乘停放、居住刚性类的需求分出来。 四是针对不同需求和各地差异化的实际情况,提出来了停车的差别化治理管理。价格措施中调价不是重点,而是按照停车行为和时长来区分需求类型,不是价格提高和修建越多停车场就越好,要用绣花功夫精细化来治理停车。在特大城市尤其要重视未来交通出行形式的改变对停车管理策略的改变,比如成都市地铁达到518公里,网络化充分,有大量线路密集的地铁换乘站,在地铁TOD综合体发展导向上,停车管理措施就要充分研究考虑轨道交通与公交接驳及小汽车出行的关系,鼓励和支持轨道交通TOD出行停车需求。 五是再次鼓励挖掘地下空间潜力在热点区域修建地下停车场,鼓励修建多功能停车综合体来丰富社区服务设施,在规划审批、土地获取方面提出了分层开发、租赁土地、划拨和协议出让土地等政策导向。就成都实践来说,为贯彻落实公园城市发展理念,以国企牵头,大力支持利用公园绿地、学校操场修建地下停车场。在规划落实,土地分层出让、划拨及协议出让、市场化合作共建等方面成都市落地了具体项目,走出了投建可持续性发展道路,修建和在建的地下停车场民生工程,代表性的有川大华西坝运动场、新华公园、文化公园、石人公园、中医大附二院、电子科大运动场等地下停车场及快活社区、培风妇幼医院智慧停车综合体。 六是城市级停车服务平台带来的重大发展机遇。大型停车运营服务企业运用大数据、5G、物联网等科技手段、汇集线上泊位资源,通过错峰共享等提高停车资源运营效率,实现从传统劳动力成本密集型企业往资源资本科技密集型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城市停车产业的发展,将以“停车+X”场景化,以停车服务为基础业务,创新场景求发展,形成运营核心能力,做大非停车费收入和利润,实现做大做强做优。